2011年8月25日

【我書·寫】你決定·我在意

大人喜歡使用隨意這一字眼,讓小人做決定。

今天又有ABC三個選擇。

『你來決定吧,反正你喜歡就好……』大人慷慨地說了出口。

小人想一會兒,說:那麼我選A好了~

A嗎?A是不錯啦,不過我認為B也很合適, C同樣……』大人開始娓娓道。

『你不是說讓我決定嗎?』待大人的話終於告一段落,小人問道。

『是這樣沒錯,不過我覺得把我的意見跟你說一聲也好……』大人解釋。

『那麼,一開始為何不說呢?』小人沉下來臉。

『我想讓你先選……』

『可是,我選了你又不滿意,有意見。』小人有點委屈。

『我不告訴你,怕到時候你……』大人還想說些什麼。

『那麼就不要由我來選。』小人開始變得有些生氣,他討厭這種心有定見,卻還來問自己的態度。

是呀,大人也不明白為什麼,為何意見這些話要從自己的嘴巴裡溜了出來呢?明明已經放手,結果最後又把手收了回來,還這麼地·不·利·落……樣子有些難看。

如果因為在意,究竟在意些什麼呢?這決定不過是小事。還是,自己其實根本放不了手,就算一丁點的小事,都期盼能按照自己的意思達成?

原來,千迴百轉,敵不過的是自我意識。

【愛上網週記】通關密語

有了一個帳號就跟著一組密碼,這似乎成了網絡的通則。

你會給自己設定幾組密碼?

怕被破解而選擇了特別拗口的組合?有時連自己想破頭也猜不出,只好按下『忘記密碼』這一顆鍵(但上天保佑你還記得那個安全問題的答案或用著同一個郵箱!)。還是貪方便用一組簡單的萬用碼?好比之前被嘲笑為懶人密碼的123456000000999999…之類。

密碼可是現代人或不可缺的煩惱呢!即便瀏覽器可以幫你把密碼記下,又有專管理密碼的工具,但密碼就像是保險箱的鑰匙,怕自己忘了放在哪個角落又更怕別人取去了,常有一種不安心的感覺。

之前LastPass疑遭入侵讓許多網友相奔走告最好趕緊換密碼,偶爾更換密碼也是一種安全常識,但一般誰會這麼勤力每隔不久就將所有的密碼重新設定,並牢牢記住呢?

即使關係重大,惰性還是人的習慣。

密碼這東西最簡單也最複雜。一套遊戲規則,讓世界得以運轉;但要想出只有你知,別人不知,又方便記憶的組合,十足考驗腦力。

靠身份證、電話號碼、地址……太不牢靠,一猜就中,有人靠自創邏輯組成新字、有人靠紀念日、也有人靠密碼產生器(別笑,真有此物!),想出那一組私密的符號。還是偶爾神經兮兮,不曉得在駭客橫行的今日是否仍平安無事。

更別說創作了密碼之後,要記住它這一件事了~

記在電腦或網絡上永遠存在著破解危機,用最原始的方式寫在紙上,只要不被偷看或遺失,也算一種自我安慰。大家恐怕沒有餘力將所有密碼存在自己的人腦當中。

我們既在享受著網上隨處遊樂的趣味,也同時要被無所不在的驗證搞得記憶力衰歇,甚至為了安全理由還要另外一組考眼力的圖形驗證碼來確定你是真人才放行……

在無法眼見為憑認人的情況下,唯有靠通關密語作為憑據。

2011年8月19日

【愛上網週記】將分頁 分門別類

太習慣分頁的存在。

畢竟,分頁已是當今瀏覽器的一項基本功能。

以致,閱讀成了一種多心之舉。上一分鐘看度假情報,下一分鐘又轉到新聞和微博訊息。上網,無時無刻都在一心多用,既是一種忙碌,也是一種不專心。目光在一個又一個頁面中轉移,搜尋有用的資訊,再轉移。其實,開啟速度早已超越了閱讀速度,讀到後來眼乾人疲勞,卻還是習慣成性,死性不改。

太多的分頁真會讓人頭昏眼花,同時消耗精神。

要善用分頁的好處,卻要躲避其缺點(其實是人的缺點吧!),或許,火狐4.0開始的分頁群組(Panorama)是一項好功能。

有些類似虛擬桌面的概念,『分頁群組』顧名思義就是將不同的分頁進行分組動作。讓分頁開到爆的人,可以稍微管理好自己的分頁,同一時間內不要分心。對我而言,把不同性質的東西分門別類來處理,既不怕內容混淆,四處遊走而忘了正事,也可以好好專注。

譬如,工作時就乖乖看一切有關工作的分頁吧!把那些吊人胃口的特價機票和景點介紹靠著另一個群組暫時性的視而不見。也不怕分頁開太多後,找不到某一個頁面,分頁群組裡有好用的搜尋功能。

要不,也可以利用此特性,開啟多個分頁後將它們分類再用『新增多個書籤』的方式匯入同個書籤資料夾,省了一個個網站加入書籤或移動的麻煩!

分頁群組在這個『多心』的時代,讓大家能更有條理地上網。

除了火狐以外,Opera 11 beta開始也有一個Tab Stacking的頁籤群組功能,不然Chrome也可以利用附加元件添加此功能。

當我們任意地開啟太多分頁時,還好,有人想到要稍微管理一下。

2011年8月18日

【我書·寫】記憶

人是很容易被記憶欺騙的動物。

一件記憶被另一件記憶覆蓋了,哪一個才是真的?一件記憶被時光覆蓋了,忘記的事就不存在了嗎?一件記憶被自己的想像覆蓋了,那麼,事情的真實究竟是些什麼呢?

人要記住事情的。可是,記住的事情就完整無暇地被記憶了嗎?

存在記憶中的真實是真的存在過嗎?

關於人腦的種種,無法回答的問題有許多。

大人裝著了解,其實是不想深究。

有些事情談不出結果,有些結果根本無法被定義。因此偶爾的無意義並非不可。

記憶在人的存在當中究竟扮演什麼角色呢?大人有時也想像小人這般問問題。

可是,他從來無法想像答案。

『記憶重要嗎?』大人問。

小人思考。

『忘了可會遺憾?』若真的忘了,遺憾根本無從生起……『褪色了會怎樣?』所有的流逝既無法阻止,其實也無計可施……『不舉足輕重嗎?』時代的記憶、人的記憶、地方的記憶,消逝或留下,被太多因素左右,無輕重,無法比較。

『記憶重不重要,只是和你有多在乎有關。』

而我們的在乎有時情願被記憶欺騙。

2011年8月12日

【我書·寫】大人物

『你知道嗎,你們大人都很奇怪,在大人物還未說出任何意見以前,大家都保持沉默,要不就顧左右而言他,但只要大人物開口,大家就好像見到方向似,趕緊追了上去,這樣根本不叫作討論吧?』小人問。

『大人物從來沒有想過要認真分享,聽取意見的……』大人悻悻說道。

討論不過是作為一個形容詞,表達一種開明,但實質上呢?大人物還是大人物。

他要的是Leading不是Sharing ,你的Sharing必須符合他Leading 原則才有被看重的潛能,不然只有被討厭的份兒。

大人沒有說出,這道理哪個大人會不知道呢!可,誰也沒有點破。

大家繼續扮演好被領導的角色,無論哼哼哈哈的打混過去或是認真從大人物的說法中尋求脈絡把大人物尚未想得周全的部位補全又把功勞歸於大人物的啟發,各施各法。選擇的,只是順著貓毛撫摸而已,由始至終,誰也不想被反口咬傷。

『國王始終穿著一條美麗的衣裳~』大人自顧自言語。

即便這樣不誠實,但安全。

用一個人的角度看事情的小人,有時也無法明白這個需要的。

【愛上網週記】曾經風光一時的網站

曾經有過一個『個人網站』就是一個家的年代。

在沒有面子書、沒有微博、沒有部落格的日子,要在互聯網上有一個家,就屬個人網站。剛開始甚至用一個notepad就可以寫出一堆代碼來,再用瀏覽器打開才看得出『效果』。後來,方便一點,網頁寄存服務或FrontPage可以隨寫隨預覽,也開啟了個人網站輝煌的年代。

做一個網站的初始目的或許是認識新朋友、分享一些愛好或發表自己的點滴。頁面上不見花俏的Flash動畫,會動的東西大概只有gif圖檔或是marquee的字串吧?也沒有CSS來規劃格式,想更動任何一個細節也要手動把每個字都改正才行!

分類大概也脫不了主頁、AboutLink(奇怪,當時大家都喜歡連接到其他地方去?),和一種叫Guest Book的留言空間。似乎除了主要內容以外,要有這些才算得上完整的『家』。

與現在的網站相比,其簡陋程度好比甘榜屋和城市公寓,不同日而語。

能做出自己的個人網站簡直是一項成就。也不見得要瀏覽人數破萬,還是粉絲抬槓才算熱鬧,這個家就是互聯網上『溫暖的窩』。

一個足夠單純的想法。

然而,不過十年左右,個人網站幾乎成了歷史名詞。如今,大概無人會閒來無事去費心經營一個介紹自己某樣愛好的『網站』,Geocities 也早在兩年前關了。即便真有需要,一個部落格已大大滿足這樣的需求。

我們有更多眩目的效果和更快速更新訊息的方式,網站與其說一個人的家,倒比較像眾人的聚會地點或是公共場合。個人網站的輝煌時代,早已過去。

2011年8月4日

【我書·寫】標準

一公分之所以是一公分,是因為制定計算單位時被訂下的。

如果當時大家不同意使用十進制呢?

這樣一個標準畢竟也是來自於人的,不是一開始就存在在那兒。

那麼世界上有哪一個標準不是由人定出來的呢?

小人好奇。

由人來制定出讓人來使用的標準,道理上絕對說得過,只是……只是些什麼呢?小人卻沒馬上想的明白。

球員兼裁判?也不對,標準的出現大多時候是先於你意識到標準的存在,不是同步發生。即便同步,只要規則大家同意,大概也沒什麼稱得上不夠公義的事情發生。

因此,標準用於規範,基本上並無大礙,一公分之所以是一公分,簡短了溝通,也避免了誤解。

客觀與主觀?人設立了標準就希望有個客觀定義。用在可規範的事物上問題不大,但逾越到人的道德情感上,或許就無法盡情客觀了。

小人的疑惑會是這個嗎?

因為人有感覺,所以標準無法實現其絕對的存在?標準在本質上,與人在世間所有事情一樣,只能盡求趨向客觀而非絕對客觀,因為絕對並不存在。

(你找來一個第三者評定AB,但第三者的判斷已包括他的個人意見)

說白了,標準其實根本無法用在人身上?這話在過度渲染的同時有著本質上的缺陷。

人的道德感情善惡美醜需要被規範嗎?

有時毫無必要,有時我們又迫切想要。